东莞南石陈公祠――东莞新一区抗日民主政府遗址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网络笔记
最佳答案东莞南石陈公祠东莞南石陈公祠位于广东省东莞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祠堂建筑,建于清朝道光年间。作为一座典型的岭南风格祠堂,它不仅体现了古代建筑的艺术价值,还保存了丰富的文化遗产。祠堂内部装饰精美,有壁画、雕刻等艺术作品,展示了当时社会的生活习俗和审美情趣。东莞新一区抗日民主政府遗址东莞新一区抗日民主政府......

东莞南石陈公祠东莞南石陈公祠位于广东省东莞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祠堂建筑,建于清朝道光年间。

作为一座典型的岭南风格祠堂,它不仅体现了古代建筑的艺术价值,还保存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祠堂内部装饰精美,有壁画、雕刻等艺术作品,展示了当时社会的生活习俗和审美情趣。

东莞新一区抗日民主政府遗址东莞新一区抗日民主政府遗址位于东莞市虎门镇,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期间领导华南地区人民进行抗日斗争的重要据点之一。

该遗址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所作出的贡献,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特别是抗日战争史的重要场所。

在这里,游客可以了解到当时的斗争背景、组织结构以及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事迹,深刻感受到那段历史的沉重与不屈。

南石陈公祠――东莞新一区抗日民主政府遗址位于大朗镇南石区166号侧,始建于明代宣德年间,清道光四年(1824。

年)和2002年两度重修,GPS坐标:北纬22°57'02.5",东经113°55'45.0",海拔高程26米。

1944年5月15日,路西东莞新一区抗日民主政府在巷尾村南石陈公祠正式宣布成立,管辖东坑、梅塘、大朗等地。

赵督生任区长,卢鉴明、古海生、陈鉴泉为区员。

区政府设三个委员会:抗日自卫委员会、生产建设委员会、联乡委员会。

其中,抗日自卫委员会有一个中队约六七十人的武装。

同年6月,新一区政府梅长塘办事处成立,辖梅塘、长江、塘厦等地。

办事处有武工队5至7人,常备队50人至70人。

1945年3月原在寮步的新三区抗日民主政府撤销,原管辖的寮新乡、普治乡、温塘乡、寮旧乡、良横乡、石断绾喜⒌叫乱磺,。

这时新一区共有10个乡、90个自然村,分布在莞樟线上两侧,面积230多平方公里,人口约7.6万多人,耕地10多万亩。

1944年至1945年秋期间,东江纵队第一支队在大朗驻防时,大都驻在南石陈公祠。

在抗日战争中,新一区政府的支前、扩军、建政、发展经济等工作在路西东宝地区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对支援部队筹款、筹粮也起到很大的作用。

大朗镇:大朗镇是广东省中心镇,位于东莞市中南部,面积118平方公里,辖28个社区(村),户籍人口6.8万人,流动人口40多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