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阶段从东莞市区出发,可乘坐公交车至大岭山镇,再转乘当地的小巴或出租车前往东山庙遗址。
建议至少预留半天到一天的时间进行参观和了解。
东山庙遗址参观请提前查询最新的开放时间,通常为早上9点至下午5点。
一般情况下无需门票,但建议携带身份证等有效证件以备不时之需。
东山庙内有详细的解说牌介绍,包括历史背景、革命活动等内容,可以深入了解到这段历史的细节。
周边景点参观完遗址后,可以前往距离不远的大岭山森林公园进行休闲活动,享受自然风光。
位于公园内,可以进一步缅怀为革命事业献身的英雄们。
餐饮与购物在大岭山镇内有多家餐馆提供当地特色美食,如东莞腊肠、烧鹅等。
东山庙――东宝工农红军领导机关遗址位于东莞市大朗镇屏山社区对面的东山。
1928年5月28日,东莞、石龙、宝安三地中共党组织在东山庙召开联席会议,决定以东莞、宝安交界的东山为中心,向东莞、宝安邻近发展,实行武装割据,进行土地革命。
东莞、宝安两县的县委负责人进驻了东山,在东山庙设立领导机关。
两县党组织领导的部分武装队伍,也开进东山。
党组织按照红军制度,对集中的武装编为红军建制,准备从游击战争入手,扩大红军和赤卫队组织。
他们一方面派人做瓦解国民党军队的工作,试图发动士兵起义;一方面深入东山附近农村,散发宣传品,宣传土地革命,惩办罪大恶极的土豪劣绅和-分子。
由于当时--严重,-军队步步紧逼,红军部队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弹药给养无法解决,群众也未能发动起来,因而被迫停止武装割据,疏散了人员和武器。
在抗日战争期间,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也曾驻扎东山。
1938年11月,日军扫荡东莞,王作尧、袁鉴文带领东莞抗日模范队50多人转移到东山,驻扎在屏山侧的东山庙,年底再转移到东宝边界嶂阁。
现存的东山庙是1996年重建的,占地面积100多平方米,建有庙堂一间,屋顶用瓦铺盖,墙用红砖砌成。
庙前仍遗留当年供游击队员饮用的流水井一口,井水甘甜可口,来到这里的人们都会亲尝一口,体验当年游击队的生活。
屏山社区:屏山社区 屏山社区位于大朗镇南部,东临新马莲,南依大朗最高峰东山,西邻水平,距大。
朗镇中心约7公里,辖区面积2.2平方公里,因社区三面环山,山形似扇相拱,又似镜屏,因而得名。
社区户籍人口489人,以韩、梁、周三姓为主,其中明嘉靖年间韩氏自寮步石龙坑迁居于此,梁氏自常平板石迁来,周氏于清初自常平屋厦迁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