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中共东莞县委、县人民政府遗址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网络笔记
最佳答案首先确保遗址的物理结构得到妥善保护和修复,包括建筑、文物等。采用科学的文物保护技术,避免对遗址造成二次伤害。通过设立解说牌、多媒体展示、互动体验等方式,让游客能够深入了解遗址背后的历史故事和重大事件。可以设置讲解员,提供专业的导览服务,增强参观体验的深度和广度。在遗址周围进行适当的绿化,营造出安静、......

首先确保遗址的物理结构得到妥善保护和修复,包括建筑、文物等。

采用科学的文物保护技术,避免对遗址造成二次伤害。

通过设立解说牌、多媒体展示、互动体验等方式,让游客能够深入了解遗址背后的历史故事和重大事件。

可以设置讲解员,提供专业的导览服务,增强参观体验的深度和广度。

在遗址周围进行适当的绿化,营造出安静、庄重的氛围,同时保持自然景观与历史建筑之间的和谐关系。

包括但不限于停车场、卫生间、休息区、信息咨询中心等,确保游客的便利性。

设置安全指示标志,加强安全管理,确保游客在参观过程中的安全。

定期举办与遗址相关的历史文化活动、纪念仪式,如重温入党誓词、历史讲座、主题展览等,增强公众对历史的记忆和认同感。

中共东莞县委、县人民政府遗址位于大岭山镇大环村黄围四巷5号,GPS坐标:北纬22°54'51",东经113°47'05",海拔高程33米。

该遗址坐东北向西南,是一座建有两间瓦房的民房,长19.1米,宽19米,总面积362.9平方米。

1949年9月1日,为在思想上、组织上、工作上做好迎接广东解放的准备,中共江南地委发出通令,对东莞、宝安两县的组织和干部分别进行调整。

分别成立东莞县委和宝安县委,东莞县人民政府和宝安县人民政府;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一支队第三团及政治处为东莞、宝安两县最高军事领导机关,地方连队、武工队平时受县政府领导,战时统。

一受团部指挥;中共东莞县委设组织、宣传、政权、青年、妇女等部(委),由卢焕光任县委书记,方东任组织部长,袁卫民任政权部长,祝锦龄任宣传部长,莫如任青妇委主任,卢焕光、方东、袁卫民三人为常委。

调整后的中共东莞县委下辖党组织有:新一区委,莫宜(后周伟勋)任书记,辖大朗、常平、东坑的党组织;新二区委,汤潮(后邝枝)任书记,辖大岭山地区的党组织。

新三区委,张生任书记,辖清溪、凤岗、樟木头等地的党组织;新四区委,罗金润任书记,辖水乡的党组织;太平区委,莫宜任书记,辖太平;莞城总支部,卢佳任书记。

1949年10月16日,粤赣湘边纵队司令部命令东江第一支队第三团从宝安回师东莞,配合兄弟部队解决莞城之敌。

10月17日,第一支队第三团进入东莞县城宣告东莞解放,当天成立东莞县军事管制委员会,祁烽任主任,杨培、麦定唐、卢焕光任副主任。

中共东莞县委、县人民政府机关从解放区大岭山大环村迁到莞城。

该遗址于20世纪80年代重建,但基本保持了原来的面貌。

大环村:大环村位于大岭山镇西北部,与厚街镇接壤,距镇中心区5公里,总面积约4平方公里。

辖区总人口约1500多人,其中户籍人口579人,外来人口1000多人,目前共有企业12家。

村党支部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认真抓好三个文明”建设,以壮大集体经济提高群众福利为中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