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宣城市区出发,沿G50沪渝高速公路向南行驶约40公里,到达宁国市,然后转入S218省道继续向南行驶约20公里,即可到达千秋关。
全程大约需要1小时左右。
如果选择公共交通,可以先在宣城汽车站乘坐前往宁国的长途汽车,抵达宁国后,再转乘前往千秋关的公交或包车服务。
具体班次和路线需提前查询当地交通信息。
千秋关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千秋关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宁国城东南60公里处。
往南为浙江省临安市横路乡境内,16省道即桐千线北端。
千秋关现为安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千秋关崇山高耸,隧道幽深,地势险要,系皖浙通道,杭州门户,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千秋关古名千秋岭,高398米,是皖南宁国通往浙江余杭的咽喉要道。
原有指挥洞、点将台、炮台等设置,关顶置炮九门。
清同治二年(1863),太平军驻守此关,又安装大炮数门,今已废圮。
关东边山冈上通往豪U关的跑马槽依稀可辨。
现存千秋关洞门为清咸丰三年(1853)重修,增设外关。
内关与外关间隔约30米,因修公路,外关已毁,内关仍存。
关基用大块方石迭砌,关残高3.82米,长25.25米,厚7.17米,拱门高2.24米,宽2.05米,关门上嵌石匾,横镌千秋v”三个大字。
浙江通志.关梁》:千秋关,即天目山西麓也”。
形势险要,历来为兵争之地。
五代后梁与吴越曾在此大战;南宋置关,戌以重兵,自始名千秋关”,原有指挥洞、点将台、炮台等设置,今已废。
四周有畲族人居住,凿石造田,田大者可卧,小者可坐,层层梯田,螺旋而上。
岭高数百仞,云烟笼罩,唐代诗人罗隐有回望千秋岭上云”之名。
保护范围:本体及周边10米内。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周边40米。
。